孩子上學之後,總是渴望爸媽在學校出現,爸媽的關心和參與,讓老師、孩子及爸媽之間,有了更多分
 
享的話題,而孩子在整個過程裡,不僅感受爸媽的愛,也體會助人的快樂與驕傲。

爸媽發揮專長到孩子班上帶活動,讓孩子有榮譽感。

下午的烹飪課,傳出孩子的歡笑聲,飄來一陣陣蔥油香,原來,中班阿駿的爺爺,正帶著孩子們揉麵

糰,做出爺爺拿手的蔥油餅…。

在學校的室內體能活動室,一群來自各班的爸爸媽媽,正為了歡度聖誕節,討論著劇本、分配角色、製

作道具、加緊排演,準備為全園的孩子演出一場一年一度的聖誕劇…。


愛上跟孩子有關的事

一談到參與幼兒園的活動,有些爸媽可能擔心平常上班或家務就已經十分忙碌,怎麼可能抽出時間?

在家裡只要跟自己的小孩互動,到班上去面對「一群」來自外星球的孩子,該怎麽相處?

說什麼話?

會不會在一群小孩面前出糗?

何況也不太清楚能幫忙學校什麼事情。

其實,父母對於幼兒園活動的參與,並沒有一定的模式,但一定都是「跟孩子有關」的事!


家長參與你也做做看

活動內容、日期的預先安排與通知,將能大大地鼓舞爸媽的參與。

幼兒園在開學之初,可先以問卷調查,瞭解家長能參與的內容,或在家長會時,主動列出這學期預計的

家長到校參與班級活動的內容或日期,如:

戶外教學時,協助照顧幼兒、提供交通工具、協助攝影或拍照。

與課程有關的班級型親子活動,如:邀請到校來看孩子的戲劇演出;在昆蟲的主題中,一起到戶外找

昆蟲或請專人解說;家長與幼兒一起回顧孩子在校所進行的課程活動。

全園性的親子活動,如:家長參與節慶活動的演出、親子旅遊。

各項親職活動,如:親職講座、親師座談、畢業典禮。

協助班級行政事務,如:裝訂幼兒活動資料、黏貼幼兒作品呈現。

擔任故事爸爸媽媽,利用全園或班級時間,到校講故事給孩子聽。

◎協助教學,展現自己或家庭成員的專才,如:烹飪、護理、樂器演奏、美工、運動、語言、木工、電腦。


在家互動一樣行得通

除了到校幫忙之外,在家裡與幼兒的互動或支援,也是一種參與,如:

提供可運用的教學資源,如:紙盒、空罐、碎布塊。

親子共讀:利用假日,與孩子一起閱讀從校內借閱的圖書,並完成親子共讀分享學習單。

協助翻譯外文圖書或課程相關資源的蒐集,如:圖書或影音產品、戶外教學場地資訊、專才人員介紹。

親子作業:藉由與課程相關所設計的學習單,讓爸媽從生活中,參與幼兒在校的學習,如:運用生活

素材進行立體創作、記錄並尋找生活中的飛行物。


不論是哪一種型式,事前充份溝通很重要,當爸媽對活動的內容、目的,有了更多的瞭解,再帶著輕鬆

愉快的心情和態度,將會發現:「參與」讓你更瞭解幼兒在幼稚園的生活,然後,愛上他們!


孩子的表現讓人驚喜

或許有人認為,校外參觀的安全維護應該對老師會有較多的幫助,但其實對孩子來說,爸媽參與是一種

助人的行為意涵,也讓孩子有機會展現出自己在團體中獨立照顧自己的一面。


某次戶外教學活動,中班的小臻告訴老師:「我也好想要請媽媽來當義工媽媽,照顧大家!」

媽媽果真來了!

活動後,媽媽說:「我發現小臻人緣蠻好的,而且真的有長大的感覺!」

媽媽看到了小臻在群體中的另一面。


有一次,小班琪琪的媽媽,拿著圖畫書在台上講故事給所有的孩子聽,這一天,琪琪不再因為媽媽的離

開而哭泣,因為,她知道,忙碌的媽媽,因為愛她,特別請假到學校講故事,琪琪還微笑地跟同學說

「她是我媽媽,是我媽媽來講故事喔!」


爸媽投入孩子超開心

還有一回,在大班戲劇課程中,由於相關圖畫書的故事內容有限,孩子較難以編出更豐富的故事劇情。

為了突破這瓶頸,老師想借助親子的力量來激發更多的想像,於是,出了一道週末的親子作業「請孩子

和家人共編故事」,而孩子回校分享之後,發展成日後戲劇表演的劇本。


在戲劇表演的前幾天,擔任音效的小杰,因為媽媽當天不能到場,而略顯失落的說:「反正我媽媽又不

會來。」

可是活動當天一早,小杰一進教室就不斷開心地告訴老師:「我媽媽說她今天會來!」

原來媽媽在百忙中排除萬難,小杰終於能帶著媽媽的支持與關心,愉快地演出。


在孩子的心理,爸媽永遠是最重要的支持。

再忙,也要記得陪孩子一起學習、長大,因為,有你的陪伴是最幸福的。

學前教育雜誌

~~~~~~~~

所以目前寶貝們的任何活動

我與先生一定參與

而且還會主動當工作人員

這樣對寶貝們來說

她們也會跟著學習

主動幫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雙胞胎天使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