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們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謝謝燕美分享





 

  

  有一次跟兒子到西餐廳用餐,當時兒子4歲左右,因為去得早,餐廳除了我們這一桌之外,還有另一桌也是父母帶了一名3歲左右的小男孩。

因為人少,餐廳格外的安靜,鄰桌小男孩在餐廳空曠的走道上跑來跑去,一開始父母提醒孩子不要在餐廳跑來跑去,但孩子似充耳不聞,這時候媽媽突然站起來走到小孩前面狠狠甩了一巴掌,被打的孩子沒哭,倒是兒子被嚇哭了。

 

 

  雖然政府已經倡導不使用暴力管教孩子多年,但延用傳統打駡管教的父母還比比皆是,追究其背後原因,除了有傳統不打不成器的價值觀之外,其他如父母自身情緒的管理能力、親職教育的缺乏、孩子問題的多樣性、生活的壓力等等也可能是造成上述的原因。

  為人父母的確在親子教養上遇到了很多的挑戰,但是不當的管教方式可能無法有效改善孩子的行為,甚至變本加厲的讓孩子誤以為只要犯錯就可以打人,因此很多孩子在與同儕互動時,當遇到衝突,也就常有樣學樣的利用暴力來解決問題。

  在小小年紀就學會只要對方惹到我,我就可以修理對方,這樣以暴力解決問題的惡性循環在社會事件中層出不窮,有時候甚至打了人還覺得自己理直氣壯,認為自己是在伸張正義呢。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示範,身教的威力甚於一切,父母生活當中的言行舉止都是孩子做為模仿學習的對象,如果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人際關係良好、富同情心、擁有良善的美德,那身為父母的我們就要身體力行,為孩子建立起榜樣,而不是說一套做一套,讓孩子無所適從。

 

 

  不打駡孩子並不等於不管教孩子,放任的方式與不適當管教都會帶來後遺症,為人父母的我們,在孩子人格養成的重要時期,有權力及義務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除了孩子生理的需求之外更重要的是關注孩子心理的發展。

 

以下有關親職教育方面提出一些個人的建議:

一、            父母也需要學習

很多的父母為了孩子德智體群美樣樣皆備,常常花大錢讓孩子作多方面的學習,可是我們常常忽略了"家"是孩子一個重要的學習場所,孩子縱使在外面學到了很多的技巧,但回到家裡,父母的管教及互動方式都沒改變的話,縱使花大錢讓孩子學習,在孩子身上產生的效果還是有限。

反過來說,有時候最需要學習的反而是父母,因為很多人是做了父母之後才開始學習如何扮演父母的角色,有關親職教育的技巧是需要再加強的,如果父母願意承認自己的不足,接受親職教育的訓練及輔導,在親子互動及教養方面,相信效果會來得更好。

 

二、            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現代父母難為,除了要面對生活、工作、經濟各方面的壓力之外,孩子所帶來的課題也亦趨複雜,但無論如何,請不要將我們負面的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那對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

的確有些時候,孩子所呈現出來的行為,可能讓我們生氣、憤怒,導致我們不經思索就做了回應,雖然一個巴掌或一句吼駡是最快速的處理方式,但後面所產生的後果及所要付出的代價可能是始料未及的,如果這時候我們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亂發脾氣,我們就可以找出處理孩子問題的適當方式。

假如我們真的對孩子作了不適當的管教行為,我們也一定要放下身段,慎重的跟孩子道歉並承諾改進。從這當中,孩子也有機會學習到當犯錯時,如何用正確的態度來面對,也讓孩子體會到身為父母的我們,並不是完美的,父母也會犯錯,但知錯認錯還要能改錯,這是給孩子最好的示範。

 

三、            放下孩子一定要比別人強的信念

我們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害怕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於是我們的焦慮轉變成各種方法來壓榨孩子的童年,我們用一堆才藝及補習塞滿孩子的時間及空間,我們常常忽略了孩子本身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為人父母的我們到底有沒有思考過,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到底所有的安排是我們的需要還是孩子的需要,或許在孩子小小的心靈裡面,希望父母能給予的是多一些陪伴,少一些打駡,偶爾能放手,讓孩子去探索這世界,因為體驗更甚於書本所學到的,讓孩子從生活裡面學習,從問題當中得到真正的領悟,那怕這過程當中可能會跌倒,但對孩子來說何嚐不是一個寶貴的成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雙胞胎天使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