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錢,是大家都想過的「好」日子,尤其豪奢流行的消費風潮引得孩子都想擁有最好的、最流行的事物,但是花錢買了不但不惜物,還要得更多。除了儘力做個「富爸媽」,你還能給孩子什麼?  
 
 

理財作家夏韻芬曾經很愛花錢卻不自知,是孩子3、4歲時的童言童語驚醒夢中人:「買東西不用付錢阿!刷卡就好啦!」孩子一出巷子就舉手她也很納悶,「因為舉手就有車坐!」原來她出門常叫計程車,孩子早就記在心裡。


物質誘惑大,別人都有自己沒買不就「遜掉」?從小養成收受最好的習慣,孩子怎會回到惜物、節省的心態?夏韻芬認為這是爸媽縱容的結果,她記得小時很想買東西,但媽媽跟她講「沒錢不能買」,小小年紀的她就謹記本分;但是現在爸媽把全部的愛都給孩子,要什麼有什麼,寧願自己買路邊攤的衣服穿,但買小孩一件數千元的球鞋背心,眉毛都不皺一下。「很多物欲的不斷滿足,是相對剝奪了孩子的快樂感受。」


 
接觸大自然,讓孩子知道也要珍惜食物。
 

惜物觀念,從小做起

其實爸媽不要一次給孩子太多的東西,也不要因為孩子愛吃什麼,就儘量滿足。因為孩子還不懂事,只要他喜歡吃的,就會儘量要,而且他並不知道自己能夠吃多少,到時候剩下一大半,他就吃不下、不吃了,當然很容易邊吃邊玩邊浪費了。


「該買的買,不該買的不買」是爸媽應有的堅持,可以和孩子一起實踐節儉的行為,例如︰教他隨手關燈、關水;請他幫忙把沒有人看的電視關掉等,自然而然地養成愛惜物力的習慣。


做家事賺零用錢,先有錢概念

夏韻芬的做法是讓孩子們知道什麼是錢,她非常贊成家務有給制,兩個兒子從小幫媽媽做家事有錢賺──雖然才10元,讓他們想買東西自己計劃存錢,也感受有夢想可以靠自己實現。


這樣會變成有給錢才要做家事,反而物欲太重嗎?的確,她曾經碰到叫不動的狀況「我錢很多,不想賺了。」孩子說,「那我也不煮飯了,你們洗碗還有錢賺,我可是沒人付錢呢!」她堅持到底,到了晚上8點廚房還是沒動靜,孩子們開始緊張了,才向媽媽讓步。


夏韻芬提到有次回到家,很累、完全提不起勁做事,兩個兒子爭相跑來搥背、揉腳,還體貼地跟她說:「媽媽,家事通通交給我們來做,不用錢。」夏韻芬認為,給不給錢並不是孩子勢利的原因,與孩子互動的過程,還有價值觀的分享,才是重點。同時孩子也可清楚地在過程中體認到:要工作才有收入。


存才能領,知道珍惜所有

壓歲錢還是零用錢加起來,就帶孩子到銀行開戶存錢,孩子會看到錢存進去才可以領出來,才不會以為神奇的ATM可以隨便吐錢。如果爸媽只教他花錢沒教他存錢,坊間廣告都是教人花錢,請問孩子怎會有存的概念?


孩子有了錢的觀念就有比價的基準,吵著吃大餐之前,會自己盤算要洗幾雙球鞋才吃得到;字典亂撕亂丟,找不到再吵著買新的,眼見已經買到7、8本,夏韻芬決定讓他自己承擔後果,讓孩子掏腰包,就會珍惜這本自己買的字典。


也可以在平常讓孩子養成收拾、整理、物歸原位、妥善保存東西等小習慣,東西不容易丟失;不妨替孩子準備存物箱,專門放他自己的「寶貝」,這樣將更有助於他養成這種好習慣。


家庭開銷說給孩子聽

很多爸媽不願讓孩子了解家庭經濟狀況,但是夏韻芬簡單解釋家裡房貸的狀況,並對孩子說:「我還不完你要還!」,有時吃好一點,孩子還會提醒:「你貸款交了沒」呢!她認為不能給孩子假象的生活方式,孩子曾經問她為何要貸款欠銀行錢,看到豪宅會問是誰在住,她都會一一解釋,讓孩子知道努力工作會有收入,讀很多書、做其他人不會做的事也能與眾不同


採買家用,讓孩子計劃購物

很多孩子到長大都還「甲米不知米價」,只知道消費,不知道花多少錢;她曾經在對學生演講時做小測驗,發現很多孩子不知道一盒蛋是多少錢。不妨先從帶孩子到超市帶孩子買東西開始。先教他們查看家裡短缺哪些用品,計畫後再去買,孩子熟練以後還會根據特購比價呢!


採買玩具,讓孩子學習想清楚,有計畫地消費。


有錢怎麼用,支出要計畫

既然孩子有零用錢,要怎麼用才對?夏韻芬教育孩子的原則是──賺到100,把50存起來,拿40計劃添購的物品;如果馬上花光以後就買不到。孩子一開始只只知道強迫儲蓄,現在更知道計劃性支出,如果要買電動車,就會讓買wii的計畫往後延。他操練到「人生只能選一樣」的狀況,知道人生裡有順序要處理。而10元也許可以買到小快樂,但是有時,錢也買不到快樂、買到愛。


父母對孩子呵護太過,給得太多,反而對他愈殘酷,孩子將來總要獨自面對人生吧?給孩子正確的人生態度,就是給孩子活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雙胞胎天使媽 的頭像
    雙胞胎天使媽

    雙胞胎天使

    雙胞胎天使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