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日前聽到一位同事的小學四年級孩子,起初原因不明的常常肚子痛,尤其是會

在上學前發作。

聽到這裡,可能有一票子的父母會懷疑:根本沒有肚子痛,只是想逃避上學的

藉口吧。

後來情況更令人擔心,他開始在半夜驚醒,認為房間有鬼要抓他,而且,從他

驚恐逼真的表情來看,即使是專業演員,也不見得可以演得出來。

父母終於開始相信自己的孩子,並試著用各種方式安慰孩子,直到情況不見改

善,只好求助大醫院的專業醫生。

這時才知道這些名醫不排上一兩個月是無法掛上號的,也可見現在有這些問題

的孩子,不是只是特例而已。

後來,這孩子單獨與醫生聊了一個半小時,只得知醫生當中問了孩子一個問

題:「如果現在給你三個願望,你希望是什麼?」,孩子天真地說:「第一不

要上學,第二想養一隻小狗,第三希望搬回小時候住的鄉下。」

您猜?

醫生給誰開了治療的處方?

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母,醫生要孩子的爸媽「每天晚上睡前與孩子聊天半

小時」。

大女兒從中班開始上幼稚園後,我規定九點息燈上床,如果她還沒有睡意,我

倆就並肩躺著聊天,天南地北無所不說,別低估孩子,即使是中班年紀,一樣

每天有很多話要說。

而且,別小看孩子聊天,也有輕重緩急,如果是高興的事,不加思索地就會與

我們分享。

但是,難過不舒服的事呢?

孩子不見得會馬上說出來,甚至會選擇永遠不說。

為什麼呢?

將心比心的想想自己好了,如果遇到難過、傷心或難堪的事,想要傾吐,我們

是不是也會看人、看時機,尋找最知心的人說呢?

我相信任何年紀的孩子都有他們覺得難過不舒服的事,但是,為什麼自己的孩

子沒說呢?

可能是年紀太小不會表達,可能是想表達卻不知道如何開口描述清楚,更可能

是根本沒適當的機會說。

對孩子來說,這些需要鼓勵才能開口的問題,如果父母不放下手邊的全部工

作,用眼神告訴他,我願意不做任何事,而且沒有什麼目的,只是想「聽你說

說話」的話,充其量我們能從孩子口中得到的,只是表面,我們可能可以聽到

孩子說「我最討厭班上的小明,因為他很暴力」,卻聽不到他說「小明常常欺

負我,而且老師都沒看到,我不想去上學。」

與孩子的睡前聊天時光,持續了許多年,現在大女兒已經小學二年級了,我們

還是常常這樣做。每當孩子知道今天有聊天時間,還是高興的不得了。

每每看見孩子帶著聊天後的滿足模樣睡著,對我和孩子來說,都是一件很幸福

的事。

除了每天晚上陪孩子聊天半小時外,而且要「多聽少說」。

就是盡力當個好聽眾,父母不要太多話。

多聽少說其實知易行難。

當孩子興致勃勃地說著各種事情時,父母的角色常常不自覺地就容易開始「盤

古開天」的大道理。

聊天嘛!

不要潑他冷水,就是給他自信。

或許孩子只是想與人分享他們的心情,其實說不定心理早有自己的定見。

其實,光是讓孩子把話說出來,再加上我們傾聽且閉嘴的模樣,可能就已經在

無聲無息中給了孩子安慰了。


我的孩子每天笑口常開,活潑快樂,似乎沒什麼煩惱。

其實,孩子會有自己的煩惱和疑問,或許父母會認為它們都微不足道,但是,

問題不在於事情的大小,或是嚴重與否,而在於孩子是否知道如何開口,與最

親愛的人,分享心中的事情。

不論孩子的個性如何,都需要從小開始認識自己的情緒,學習如何與自己的喜

怒哀樂共處。

這絕對是快樂人生的必修課程,也絕對比什麼各式各樣的才藝課來的重要。

每天抽出不受打擾的十分鐘,跟孩子聊天,用眼神表達「孩子,我愛聽你說

話」。

一天十分鐘,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三年就相當於整整講了七天七夜的話,我們

付出了寶貴的時間,賺到了什麼?

我們和孩子的親密感情,足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雙胞胎天使媽 的頭像
    雙胞胎天使媽

    雙胞胎天使

    雙胞胎天使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