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孩子達成以上有禮貌的行為,以下有四個基本原則供您參考。
原則一:以身作則 案例:爸媽帶小華去逛街,在巷子口差點跟一個年輕人撞上,爸媽連忙向對方道歉,並詢問對方沒有受傷,然後各自走開。 「爸爸,又不是我們的錯,是他從巷子裡衝出來的啊!」小華問。 「沒錯,那個年輕人跑得太快了。」爸爸點點頭。 「那我們為什麼還要跟他說對不起呢?」小華問。 「大多數的問題發生,雙方多少都有點責任。」媽媽說:「如果當時爸爸很兇的指責他:『你怎麼那麼不小心?』他可能會回答說:『你自己才不小心呢!』也許兩個人就吵起來了。
家人以身作則,示範禮貌的行為,對孩子最能發揮潛移默化的效果。孩子如有疑問,即時而妥善的價值澄清,更有助於孩子建立禮貌的信念。
原則二:裡外一致 案例:小軍開玩笑的從後面推小琳一把,害他跌了一跤,事後小軍雖然大聲的說:「對不起!」卻一直忍不住譏笑小琳跌倒的糗樣,小琳回過來問:「如果你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為什麼還要笑別人呢?」
這裡所指的裡外一致,包含了兩種意義:一是對外人有禮、對自己人也要有禮,二是個人內心與行為表裡如一。教導孩子將禮貌內化為人格的一部份,了解禮貌不是因應某些情況才刻意做出來的行為。
原則三:體貼他人 案例:王老師看到小朋友爬到桌子上玩,覺得這樣的行為既危險又有失禮貌,他過去跟孩子說:「這張桌子已經在學校好多年了,他一直忠實的為小朋友服務,讓小朋友可以好好的念書上課,站到桌子身上,一定讓它很不舒服,你知道怎樣對桌子更好嗎?」
許多禮貌的行為,其出發點多半是為他人著想,我們將對象擴大,亦可以體貼生活周遭的事與物。教導孩子禮貌,如能從體貼的心開始,相信聰明善良的孩子,自然能領會什麼時候該怎麼做。
原則四:心存感激 案例:小豪的媽媽每天幫他準備愛心便當,尤其是還附帶有削好皮的蘋果,讓其他同學看了很羨慕,但小豪總是不以為然,覺得媽媽的便當不如麥當勞或其他速食好吃,他從來沒有跟媽媽說聲『謝謝』,有時還嫌媽媽太晚送來讓他餓肚子。
培養心存感激的孩子,就能培養有禮貌的孩子,爸媽們不要忽略提醒孩子哪些地方值得感激。在餐桌上父母彼此互相道謝,謝謝做菜人的辛勞,同時感謝家人的捧場。父母下班回家看到孩子快樂的到門口迎接,也不忘說聲:「謝謝你的熱情歡迎!」。提供孩子各種可以幫忙的機會,例如:幫忙拿東西,然後好感動的表示:「謝謝你,你真是爸爸媽媽的好幫手!」長久下來孩子遇到任何受人幫助之處,自然就會表達感謝。
|
|
| |
|
|
雙胞胎天使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