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分離焦慮?
按精神分析理論中指出,嬰幼兒期常會怕母親或主要照顧者
離開他的特別恐懼稱為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這個有其意義,其一為:
發展上稱之「依附」的正常現象;
其二是負面的會對幼兒的心裡產生一些影響,依分離焦慮之診斷標準如下:
⊿不切實際且持續的擔心所依附的對象會受到傷害,或者
擔心依附的對象離開之後會一去永不回。
⊿不切實際且持續的擔心自己會發生諸如走失、被綁架、
被殺害或成為任何不幸事件的犧牲者,導致和依附對象分
開。
⊿為了能夠和依附對象在一起或在家裡,因而持續地不願
意或完全拒絕上學。
⊿倘若依附對象不在自己的身邊,會持續地不願意或完全
拒絕睡覺(包括離家在外面睡)。
⊿為了避免單獨一個人,會持續地如影隨形般的緊跟著依
附對象。
⊿一再出現做惡夢的現象,且夢話的主題和分離有關。
⊿在學校或其他可能會和依附對象分開的場合中,經常抱
怨頭痛、肚子痛、噁心或想要吐等身體方面的問題。
⊿預期自己要離開家或依附對象時,會一再的以亂發脾
氣、哭鬧、拜託父母不要離開等方式表示內心的不安。
⊿已經離開家或依附對象,會一再以吵著要回家,不斷的
打電話回家等方式表示內心的不安。
依附關係乃指人際間在情感上甚為親近,且個體與欲親近
之對象親近時,會感到安全與滿足,這種關係稱之。
舉凡孩子尋求接近父母,抗議與父母分離,以父母為安全
堡壘,探索陌生環境,甚至後來以各種行為,尋找父母注
意與讚賞
的行為等均可視為嬰幼兒的依附行為。
>>>>>兒童產生分離焦慮之原因
⊿不願離開母親、照顧者或家,因1-3歲兒童其重心,仍在
與熟悉的人物保持親密的關係,故不能離開太久,且缺乏
時間觀念認為大人離開就不再回來(物體恆定不可逆性)。
⊿在幼稚園或托兒所的適應不良的幼兒,在園裡最常接觸
的的老師及小朋友,若老師及小朋友很兇易令孩子害怕,
連帶對環境心生畏懼或怕被欺侮、冷落。
⊿幼兒期太早入學,仍處於自我中心階段或少與人交往,
未作學前準備。
⊿心智尚未成熟、情緒尚未穩定此期兒童情緒不能控制,
易隨性所至、為所欲為的行為,加上園裡限制多造成抗拒
排斥。
綜合以上:我們可以歸納出孩子害怕陌生環境、怕別的小
朋友和他玩、曾經碰到挫折、對教學活動沒興趣、怕做不
到老師要求、怕父母離開不再來。
>>>>>老師如何處理分離焦慮
⊿首先多與小朋友談話、拍拍他的背、握握他的手,表示
關心他。
⊿幫助他早點建立人際關係。
⊿教學活動要適合幼兒的能力、興趣。
⊿在他哭時,轉移其注意力。
⊿多瞭解孩子的個性,必要時給予適當的獎勵或處罰。
⊿並運用給新生家長的信,讓家長及小朋友有所心理準
備,於註冊發給家長以助教學活動的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