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謝謝yoyo 胖媽分享

父親角色隨成長階段改變
傳統觀念中,總是把父母親的職責劃分成母親主持家務、照顧孩子,父親的角色就是養家活口,在家中的地位,只是媽媽的替補者。研究親職教育多年的東海大學社工系兼任講師林啟鵬表示,父親的角色不應只是家庭經濟負擔的來源者,在孩子不同階段的成長過程中,分別扮演不同角色,且兼負相當重要的功能。


0~6歲:養護者
孩子一輩子都需要關懷,不過,在他生命中的頭6年尤其重要,如果他們能感受父親的溫暖關愛,未來通常能用自己覺得安全穩當的方式與父母建立關係。林啟鵬指出,養護者的角色可以由父母雙方共同扮演,但若其中一人缺席,勢必造成另一方的困擾,並加重負擔。


7~12歲:規範者
林啟鵬認為,父親應該要替孩子樹立正確的規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以自信的態度面對人生。這個角色在孩子進入小學期間更是特別重要,曾有研究顯示,如果父親於這段期間不在小孩身邊,或是過於嚴厲,讓孩子得不到從父親身上學來的規範功能所影響,當他長大後,在與威權型人物相處時,就會出現很大的問題。


12~18歲:戰士/保護者
這階段的父親角色,必須以協助子女磨練技能為主,林啟鵬說,如果父親能在此時給予女兒保護,並持續參與她的生活時,通常她就能對自己身為女人,及與男人發展良好關係的能力覺得滿意;而兒子也能因此逐漸成熟,不會成為永遠的「媽媽的乖兒子」。


18歲以上:精神導師
當孩子邁入成人的階段,這時最需要來自父親的祝福,林啟鵬強調,如果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直到成年,父母都不懂得放手,孩子單飛的時間就會變得緩慢,這也是目前許多適婚年齡者卻不願結婚所顯現的社會現象主因之一。

父親缺席‧與母親的共生關係拉長
在目前的社會模式下,0~3歲是親子依附關係最密切的時期,母親所占有的位置確實較父親為多,林啟鵬表示,這與各地方不同的民情風俗有很大的關係,他以電影「克拉瑪對克拉瑪」及上海普遍以男性為主夫的心態為例,母親的懷孕、哺育功能確實無法由父親取代,不過,其他部分只要肯學習,父親確實能代勞分擔母親的照護工作。

以父親在養護者角色的階段來說,如果這個時期能適時參與,就能消除孩子因和母親分離時所帶來的焦慮與不安,同時,也能提供孩子體驗不同性別照顧者的特性。

不過,林啟鵬強調,要家庭生活能夠圓滿,父母雙方必須同時對教養責任有相同的意識,確實有其難處,他說,「只要看看身邊的親朋好友就知道,祖孫三代中,父母一方缺席的,比比皆是。」如果真的無法要求另一半扮演他應該具備的角色時,就要坦然接受,否則「心理的壓力與折磨,會讓自己喘不過氣」。

更何況並非所有的缺席都有不得已的原因,有的「沒缺席比缺席還糟」,林啟鵬說,如果父親只是單純的工作忙碌,無法照顧家庭,但只要有心,還是可以有許多方法與孩子產生互動,最怕就是「不忙,還幫倒忙」。

儘管如此,父親的缺席,會造成的影響仍是可以預知的,林啟鵬認為,會影響的最大層面在於「未來子女沒有能力擺脫與母親的共生關係,而這樣的關係通常會變得相當不健康。」

對女兒影響:不信任男人
這種情況下長大的兒女,會有不同的顯現,女兒成年後,往往會對男人產生不信任的態度,或是將父親理想化,使得女性特質朝向低度發展,同時可能會因為需要爸爸的空虛,而影響到她選擇的對象的年紀。林啟鵬說,這可從有許多家庭都是女人時,就會出現一個特別男性化的女兒觀察而得。


對兒子影響:長不大或大男人
至於兒子,如果父親是在他幼年時期缺席,就會讓兒子與母親的關係因太過密切,致使長大後很難脫離母親的陰影,成為獨立的個體。林啟鵬提醒,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不是過於軟弱,感覺永遠長不大;不然就是過度成熟,沒有真正有過赤子之心,不知如何放鬆,而變成「大男人」,甚至可能影響到未來的人際關係與工作成就。


【bobo小天才雜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雙胞胎天使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