葆拉‧伯恩斯坦和埃莉絲‧沙因有著相似的生活經歷:出生在紐約,高中編輯報紙,大學研究電影,現在都是作家。她們于1968年被分別領養,在35年後才知道對方是自己的雙胞胎姐妹。而據英國《每日電訊報》27日報導,當初將她們分開的竟然是一項所謂科學研究。
姐妹重逢
當埃莉絲決定尋找生母時,卻得知生母沒有興趣見她。她通過社工了解到,自己還有一個名叫葆拉的雙胞胎姐妹。
2004年,埃莉絲和葆拉第一次見面,從中午一直長談到深夜。『我們有35年需要彌補。』葆拉說,『你如何問某人「離開共同居住的子宮後,你做了什麼?」你怎麼開口?』
經過調查,埃莉絲發現了一個被隱瞞30多年的秘密。她告訴葆拉,她們當初被人為分開,『罪魁禍首』就是那個困擾幾代科學家的研究專案──『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哪個更重要』。
甚至連埃莉絲和葆拉的養父母都不知道這一點,他們只是模糊地知道,兩個孩子因為研究被分開領養,對研究的具體內容一無所知。
回憶起得知真相時的情景,葆拉說:『就像電影中的情節一樣,我當時眼淚奪眶而出。』
找到『元凶』
葆拉和埃莉絲找到了把她們分開的『元凶』──世界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紐鮑爾。大概當初意識到自己的研究會受譴責,紐鮑爾將兩姐妹的研究檔案存放在美國耶魯大學,直到2066年才能取出。
紐鮑爾起初不願意說真相,但他最終還是決定與兩姐妹見面,條件是談話不能錄音。葆拉和埃莉絲後來說,紐鮑爾沒有表現出懊悔,也沒有向她們道歉。
兩姐妹還找到當初負責她們領養的機構。該機構顧問伯納德至今堅持認為,應當分開撫養雙胞胎,否則會阻礙智力發育和心理發展。
珍惜現在
在談到將她們分開的那道『科學難題』時,兩姐妹一致認為,先天因素比後天因素重要。
葆拉說:『自從遇到埃莉絲後,我認為不可否認的是,遺傳很重要,比重大于50%。』除了對音樂和書籍有著相近品味外,她還從埃莉絲身上看到了一模一樣的個性。
兩姐妹決定合力寫書,以記錄她們的童年經歷以及相逢之後的故事。她們決定忘記以前的不愉快,享受骨肉重逢後的樂趣。
『很難說,那確實是未知領域。』埃莉絲說,『但我確實深愛葆拉,我無法想像,如果沒有她,我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