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社群,樂活中凝聚價值

 

網路社群超越時空,讓天南地北的一群人黏在一起,真心互

惠、有共同信念、彼此有認同感。

實體社群也隨著人們生活目標的追尋與創意,處處都有可

能,爸爸媽媽也可以呼朋引伴,帶著孩子加入或組織嚮往的

社群。


惠玲是全職媽媽,娘家及兒時玩伴都在台中,婆家親友在東

部。平常自己帶著寶寶,很少出門,頂多跟社區鄰居寒暄幾

句。

自從學會上網,認識一群討論區上的姊妹淘,生活觸角突然

張開。

聽說好幾個媽媽都在無名小站建立自己的部落格,躍躍欲試

的她不只在網站上自告奮勇申請擔任版主,為大家服務,也

開始向網友打探自己建部落格的方法呢!

線上交流 年齡會突槌

相較於今日網路的普及,日本《朝日新聞》前兩年曾經刊載一則有趣的調查:日本學齡前幼兒的媽媽約

有七、八成使用E-mail或手機簡訊,但是由於早婚和晚婚兩極化的傾向,同齡小孩的媽媽可能差很多歲,

彼此間容易發生通訊方式和態度的誤解。

據調查,35歲以上的媽媽不喜歡太頻繁的通訊,而且認為直接對話比較誠懇;35歲以下的媽媽多認為E-

mail比電話輕鬆,且不限時地,容易與人親近。

不過,除了年齡因素外,當然還有個別差異,如果不了解對方的通訊習慣,就容易產生誤解。

網路社群 興趣很重要

這個差異,在網路上也常出現,討論區裡不乏口水論戰,往往需要版主出面維護秩序,然後「非我族

類」可能就自動轉戰其他討論區,另尋自己的麻吉,或者變身後捲土重來。

然而,隨著網路平台日趨平易近人,原本自認為不擅長電腦,或帶著孩子無法任意出門活動的媽媽們的

確有了新的交流空間與時間。越來越多的媽媽在網路上找到自己的另一個春天。無論是線上的虛擬社

群,或延伸為實體的活動社群,都完全可以依著自己的興趣、需要,選擇自己的時間,找到價值觀相合

的一群人,分享心情、交換知識,或共同做一件覺得有意義的事。

適合媽媽參與的社群相當多,網路上的社群,例如:與育兒相關的熱門討論區有奇蜜親子網和Baby

Home寶貝家庭親子網;對藝文閱讀有興趣的,可以加入洪網智慧集合。

語文能力強的還可以上國外網站遨遊,來一段跨國交流。

實體社群 價值信念多

對幼兒來說,親身經驗是非常重要的。實體社群的寶貴就是在於人和人的面對面接觸。

所以爸媽在享受自己的虛擬社群生活時,也要記得為孩子鋪路。

漢聲廣播電台「愛家總動員」主持人吳沂家分享寶貴經驗。她說:「有段時間,她持續為各地聽友舉辦

聚會活動,雖然隻身一個人,但加上在地的熱情聽友幫忙,一年下來竟然南北跑透透,舉行好多次讀書

會,聽友甚至帶著孩子一起來。

向來在空中以聲音相會的一群人,見面一聽就認出誰是誰,一點也不陌

生。

舉辦北中南活動後,當地聽友自動凝聚,地區性的自治活動紛紛展開,也讓聽友找到可以信賴的家庭伙

伴;台南有一位熱心的媽媽還主動蒐集適合親子的活動,每個星期五通知大家最新的當地訊息,互相邀

約呢!從聽節目到成為社群,這也是始料未及的。

吳沂家自己也參加了荒野保護協會的炫蜂團,這是荒野保護協會落實兒童教育,為台灣培養生態小尖兵

所創設的常態性組織,招收對象為小學三年級至五年級的小朋友,但活動時往往全家老少動起來,不少

幼兒也樂在其中。

由於家長們很熱心地自成組織,企畫活動,炫蜂團的孩子耳濡目染,學習大人的相處模式,家庭和家

庭、孩子和孩子,不分大小,成為好朋友,一起關心環保、愛護大自然。

即使長大退出團隊了,大家還會定期相聚,不但珍惜友誼,也將環保的信念深植心中,在日常生活裡實

踐。

另類社群 媽媽飆電影

日本也有非常有趣的團體,像東寶戲院院線組織了「媽媽電影俱樂部」,參加的年輕媽媽們,在隔週的

禮拜四,就帶著孩子一起到指定戲院看早場電影。

電影院貼心地考慮了幼兒對聲光的感受及照顧上的需

要,所以上演電影時的燈光比平時亮,媽媽可以見到孩子的臉,孩子也可以看到媽媽,音效也比平時小

聲。最重要的是,誰家孩子哭鬧都無所謂,大家都能互相體諒,沒有顧忌。

可別小看這種主題的俱樂部,以為只是大家聚在一起娛樂而已,其實「社群」背後,很重要的是它的精

神:大家是互惠的、有共同信念的、彼此有認同感的。這樣的精神也正是孩子們未來在人際關係上、在

群體中立足,需要養成的基本精神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雙胞胎天使媽 的頭像
    雙胞胎天使媽

    雙胞胎天使

    雙胞胎天使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