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自學的關鍵 轉po | |
李永恆&李曙◎著
引用 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3.php?catid=3&subid=&cid=2170
(兒子 李曙) <<跳級就好嗎?留級不好嗎?(爸爸 李永恆) 不同時間做不同的事,才有效率。至於什麼時間做什麼事,對自己才是最有效率的,真的因人而異。在擬定讀書計畫之前,最好先想想自己的生理時鐘和生活習性,才能訂出最適合自己的計畫。 留級一年的天大打擊 電影「納尼亞傳奇」裡有句話是這麼說的:"Things never happen the same way twice."意思是「回首美好的過去,對現實於事無補。」我從美國回台灣的第一個月就有這樣的感覺。 很難相信,短短兩年不在,對台灣的感覺這麼不一樣,天空沒有加州那麼遼闊和蔚藍,連空氣聞起來都怪怪的。原本,我該唸國三,可是老爸考慮到國三馬上要面臨基測,我除了英文好以外,國文、地理、歷史、公民等課程都沒有讀過,因此,他建議我從國二──八年級開始讀起,說難聽點就是「留級」。這對我來說簡直是青天霹靂!從小到大,我心中只想過跳級。「留級」對我的自信和過去的成就來說,簡直就是一種無情的否定。 可是老爸有他的道理,我勉強接受了他的分析,心不甘情不願地到學校去。第一天上學感覺就很悶,從早上七點二十分準時登記遲到,到傍晚五、六點放學,整整一天的時間都被關在教室裡。一想起美國那些快樂的體育課、樂團選修、來往趕課的同學們、學校餐廳的長椅、石階和流行音樂,我的心裡就很不是滋味。更慘的是,我在美國為了練英文,兩年下來寫的中文不到一百個字,所以現在中文生澀了很多。雖然我知道大家都在說中文,有時卻聽得很含糊,還得要求對方再說一遍。通常,大部分的人懶得再說一次,百分之七十的回答都是「沒什麼」,就此結束了談話。 咦?怎麼跟我剛到美國席拉蒙中學時一樣?美國同學因為聽不懂我的英文而不願跟我多說,當我回到台灣後,台灣同學又因為我生疏的中文懶得跟我多說!當下,我的心理非常不平衡,一想到自己是留級生,更加覺得沒面子,非常生氣。此外,我對新環境也很不適應。美國上課時間短、考試少、管事的人少,學生多半能夠自制;台灣則是上課時間長、考試多、管事的人多,甚至連頭髮長短都要管,最常聽到的話是「不要講話」! 坦白說,我不認為我適合待在這個班。以英文來講,班上的程度大概還停留在美國小學階段。這是我唯一的強項,結果英文老師一開口就是「反身代名詞」、「關係代名詞」這些我完全聽不懂的文法,嚇得我不斷懷疑:「這到底是國文課還是英文課呀?」除了可以說得一口流利的英文以外,我對其他科目完全陌生。我越想,心裡越不是滋味,打算回家後和老爸攤牌,告訴他:「這是一個多麼錯誤的決定。」於是,我開始問班上同學對公立及私立學校的看法。或許,我只聽到我想聽的意見,大部分同學都不太喜歡私立學校,我也很有計畫地擬定「演說草稿」,預備好好向爸媽抗議一番。 回家後,我把所有的不滿都往爸媽身上丟,我說我不要降級讀國二,不想讀老爸為我選的私立中學,我寧願去讀一般公立學校的國三,就算接下來馬上要拚基測也沒關係……我越講越激動,甚至還哭了起來!沒想到,老爸只回我一句:「你現在不懂,以後長大就知道了。」繼續堅持他的立場。眼看我們父子倆之間的氣氛變得很僵,媽媽在一旁打圓場:「你再讀一個星期試試看,如果還是不適應,到時候再轉學也沒關係。」 我鬧了一晚以後,隔天還是乖乖去上學。從小學時代的轉學、到美國中學的適應,如今回台灣唸私立中學,我想,或許是我已經很習慣面對新環境的挑戰吧!對我來說,雖然很不甘願,卻又不得不接受。我認命地低著頭,整理好書包,告訴自己:受點委屈沒什麼,但一定要捲土重來。 第二天上課時,想到比其他同學「老」,我的心裡還是有點不好受,唯一的辦法就是把這些感覺發洩在功課上。因為我都已經留級一年了,如果還考得比別人差,那不是超級丟臉嗎?而且,想起當初適應美國中學的那段過去,我知道越早進入狀況越好,於是,我決定要在最短時間內適應,第一目標就是卯足了全力拚課業! 卯足了全力的留級生 我發現,班上同學好像不是很認真。上課時,竟然有人在打瞌睡,有人彎腰駝背地趴在桌上,有些人抱著外套不知道在幹嘛,有些人還在玩手機、傳簡訊。看著這些同學,我告訴自己:「我以後絕對不會變成這種學生。」於是我挺起胸,很認真地看著老師,在我們兩人中間,剛好是那一票精神不振的同學們,如果從側面看,一定很有趣。剛開始,老師還有點不自然,甚至看起來有點害怕,或許他已經很久沒有看到這麼用功的學生了吧!其實我心裡想的是:「我絕對不會自甘墮落,我一定要給台灣教育一點顏色瞧瞧!」 我們學校有個優點,理化實驗室的設備是全台北市最好的。學校會邀請建中或成功中學的理化老師來進行某些特殊的實驗與演講。聽講的對象通常是數理資優班的學生,不過有時候,教務主任也會開放名額,讓每班推選一、兩名學生去旁聽。在我們班,數學、物理比我強的人太多了,沒想到教理化的曹老師竟然推薦我參加,儘管她知道我剛回國,什麼都不會,我想,或許是她感受到我很努力聽講的鼓勵吧!真是謝謝她。 為了趕上進度,我上課時很專心,經常舉手發問。即使是下課時間,我都卯起來唸書。每位同學經過我身邊,都會說:「好用功哦!又在讀書。」很快,第一次段考放榜了,我的數學、理化都有九十幾分,地理還考了滿分,可是偏偏國文只有六十幾分。在我們學校,如果每科都有九十分以上就可以領到「金質獎」,在朝會頒獎的那個早上,班上好多同學都上台領獎,那一刻,我真希望找個洞鑽下去,也沒有勇氣看老師,因為我花了多到數不清的時間,只取得「不差」的成績而已,但以同樣時間準備的同學卻排名在我前面。我這才明白,原來讀書不能一味蠻幹,除了融會貫通以外,還得飽讀各類題型,以因應變化萬千的考題。 第一次段考後,我開始檢討自己的讀書方法。有好幾次,原本以為已經唸懂的課文,過沒多久再去看它,卻覺得很陌生。我覺得很奇怪,我明明都讀懂了呀!為什麼考試時都想不起來?後來,我無意間翻到《K書高手》和《考試高手》,書中提到應該要盡量利用在學校的時間唸書,也教了很多唸書的小訣竅,包括速讀、畫記號以及有效率解題的方法。我越讀越興奮,覺得作者寫得很有道理,讀完以後開始熱血沸騰,鬥志再度被挑起!尤其,國文課上到岳飛的〈滿江紅〉,那句「靖康恥,猶未雪」更是深得我心,完全符合我想要雪恥的心情!同時,我也漸漸體會到國文課和文言文滿有它吸引人的地方。這個過程跟我學英文很像,當體會到文字的優美之處後,閱讀起來也充滿樂趣。等到第二次段考時,我的國文成績就進步到九十幾分了。 不補習也能有好成績 說來有趣,在美國時,我每天要睡八個小時,放學後打籃球、參加樂團、上網、讀英文,因為時間太多了,常常要找事情做。回來台灣後,我仍然離不開這些事,只不過在學校裡被綁了一整天,如果我仍然想維持上網、打球、拉琴等休閒活動的話,反而得找時間來做這些事。台灣、美國的中學生活,真是有如天壤之別呀! 仔細想想,扣掉吃飯和睡覺,台灣中學生一整天裡有四分之三的時間是「困」在學校,只有四分之一的時間待在家,要嘛就在學校完成一天的四分之三工作,要嘛只能在家用四分之一的時間和超乎人體極限的效率,完成一天的所有事情。對我來說,我的確想要爭取好成績,但是讀書不是我生活的全部,我還要打籃球、加強英文、玩小提琴和鋼琴,也要有更多睡覺時間,而這也是我堅持不補習的原因。 剛回國時,媽媽擔心我趕不上學校進度,硬是要我每個星期六下午去補習理化,我才上兩個星期就受不了了。因為星期六下午,陽光多麼燦爛、多麼美好,和同學打球多好!為什麼要窩在燈光昏暗的補習班裡呢?加上因為以前有被踢出來的經驗,我很討厭補習班那種「冷」的感覺,冷到空氣好像都快凝結了,真是搞不懂我們把自己的青春花在補習班有什麼意義?而且不管補習班教得再怎麼精采,我回家還是要複習、準備考試,既然如此,為什麼要浪費雙重的時間呢?相較之下,還不如挪出星期六下午的一半時間讀書,一半時間用來打球、讀英文或聽音樂都好。很快地,我就違背了老媽的旨意,不去補習,並承諾靠著自學就可以維持在班上十幾名的成績。 好吧!既然已經做出承諾,我就非得做到不行。經過兩次段考以後,我發現台灣的考試是很現實又很公平的。不論資質高低,只要願意唸書、勤做練習,大多都可以得到滿好的成績。由於我想做的事情太多,必須更有效率地運用時間,才能將自己的潛力發揮到極致。 我的五個讀書原則 首先,一定要擬定讀書計畫。所謂的計畫或目標,應該要以自己的目標為主,而不是依照學校的時間來設計。譬如,段考完後的第一個星期不會有週考,但自己要有自己的週考規劃。所以,剛考完試可以跟同學狂歡一下,可是第二天就要收心。或者,我想參加英國華威大學的徵選,但又不能影響到其他的作息,比較好的方法是將準備期拉長為三到四個月,一天做一點點就好,但是一定要每天持續地做。如果每天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進度走,就不會有做不完的問題。一旦擬好讀書計畫之後,再搭配以下幾個原則,就能夠有效率地讀書了。 1.學校功課盡量在學校唸完 參考《K書高手》的訣竅,上課時專心唸書,把握下課時間做習題或是問老師、同學問題,減少回家複習的時間。由於英文老師同意我在課堂上看自己的書,我通常利用英文課閱讀《TIME》、《Business Week》等雜誌。除非考前一個星期,否則我放學後不再花時間在學校課業上,而是盡情做一些無關課業,但對個人很重要的事情。 2.每天完成八成進度就好 在安排每天的進度時,最好不要排太多,這樣壓力不會太大,也比較容易達成。如果真的做不完時,只要完成最重要的八成工作就好,其他就算了。譬如:我今天預定放學後要打球、上網、聽音樂和自修英文,如果我有四個小時的話,那麼,其中兩到兩個半小時是花在英文上,剩下的時間就隨意地用在打球、上網或聽音樂。如果因為臨時有事影響到進度,那我只要唸完英文,其他事情不做也沒關係,這樣比較不會有做不完的問題。 我自修英文的內容,除了比較缺乏口說環境以外,其他像聽力、閱讀和寫作都是每天必做的功課。 ‧聽力 訓練聽力一定要持之以恆,以適應英文環繞的感覺。現在的網路很方便,可以找到很多有正統美式發音的平台,在YouTube(www.youtube.com)也可以看到一些較精采的演說,包括歐巴馬的就職演說、羅斯福珍珠港演說(Pearl Harbor Speech)、高爾的「不願面對的真相」(Al Gore: The Inconvenient Truth)、馬丁路德慷慨激昂的黑人人權演說(I Have A Dream)、和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肯搭檔的副總統候選人培林(Sarah Palin)、各國奧運實況轉播,還有蘭迪.鮑許的「最後的演講」(The Last Lecture)等。 以我個人來說,較常收看的頻道是線上CNN(www.cnn.com),或是NPR(NATIONAL PUBLIC RADIO, www.npr.org),上面有很多主題式的內容,包括新聞、金融、健康、科學、音樂、藝術……等,應有盡有,既有文章可以閱讀,也可以收聽文章的內容,對於聽力、閱讀和寫作都很有幫助。 ‧閱讀 任何好的小說和各類型文章都可以。我特別喜歡《TIME》和《Business Week》裡那些專欄作家的文章,看看他們如何闡述自己的論點,如何讓人覺得有說服力,都是很好的學習。如果對某個主題有興趣,想要看看他人的論點,也可以上EssayWorld網站(www.essayworld.com)尋找,只要輸入主題就可以看到相關的文章。不過,這是一個自由發表的園地,文章並不見得都是經典,也有可能出現錯誤,所以只要將它當作一個可以查詢的網站即可。 ‧寫作 每天找個主題練習寫作文。剛開始,我寫一篇作文需要一個小時,久了以後,寫作速度會變快,縮短成三十到四十分鐘,省下來的時間可以再去做其他的事情。 3.利用生理時鐘安排讀書計畫 我曾經認識一位建中學長,他本身是個夜貓子,作息有一定的習性,所以他的讀書計畫也搭配著他的生理時鐘。譬如:他早上起來頭腦還昏沉沉時,絕對不讀數學,而且他妥善利用吃飯前的瑣碎時間背書,並且在自己精神最好的下午時段讀理化。換句話說,學長的讀書計畫是順著自己的生理時鐘,再搭配各科的特性,達到最高效率。 4.沒效率的讀書比沒讀還糟糕 我曾經因為在公車站看書,錯過了一班公車,結果反而浪費許多寶貴時間在等車,或是讀書時三不五時瞄一下車來了沒,根本沒辦法專心。此外,在公車上看書不但很傷眼,還會暈車,真的得不償失。所以,奉勸大家搭公車時就別唸書了,寧願發呆、聽音樂、閉目養神,至少還有休息到。 5.大考前的讀書計畫要調整 在大考前半個月和一個星期前,我都會再稍微調整一下自己的讀書計畫。畢竟要大考了嘛!還是得在考前加深印象才行。 通常考前半個月,我的作息沒有太大的改變,只是開始以每天一科的方式進行複習,把在學校沒讀完的書再加強,並且保持晚上九點半到十點半之間上床睡覺的習慣。 距離大考前一個星期,就正式進入應考狀態了,英文作文和運動都暫停,每天的單科科目加強變成一到三科,總計一到一個半小時。最後,利用考前的那個週末搞定我的頭痛科目(理化、數學),不管有沒有好節目,絕不看電視。累的時候,我會熱敷眼睛,以免眼壓過高,閉目養神時還可以順便練習英文聽力。 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讀書節奏 不同時間做不同的事,才有效率。至於什麼時間做什麼事,對自己才是最有效率的,真的因人而異。在擬定讀書計畫之前,最好先依照以上這幾個原則,想想自己的生理時鐘和生活習性,才能訂出最適合自己的計畫。 每個人都有自己管理時間的方式,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出自己的節奏。我的節奏就是盡量利用在學校的時候專心聽講,將預定要背的東西在課堂上就記憶下來。如此,回到家以後只要再花三十分鐘複習一下就可以了。至於英文的聽力和作文練習已經成為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除非在大考前一週,否則幾乎不會受到影響。一年下來,我終於在國二下的一次段考拿到全校第七名的成績。 我又想起電影「納尼亞傳奇」裡的那句話:"Things never happen the same way twice."的確,「回首美好的過去,對現實於事無補。」然而,美好的過去,卻可以成為我們創造理想生活的最佳動力。我想,我回台灣後能夠快速適應並且持續自學,除了早已經習慣面對挫折與困難以外,想要保持在美國的那些休閒生活習慣,是最大的動力來源吧! 《讓孩子自己找答案》 |
留言列表